工人在玉麥鄉(xiāng)境內施工。西藏自治區(qū)山南隆子縣玉麥鄉(xiāng)電力線路近日全線貫通,
9戶32位群眾將用上國家電網源源不斷的電能。白 峰攝 (新華社發(fā))
一名電工爬上一座電網塔基進行檢修。這條331公里的輸電線路是新疆東南部且末縣和若羌縣10萬多居民用電的主要憑借。
新華社記者 杜 剛攝
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不僅釋放了農村用電需求,為農村經濟社會繁榮發(fā)展注入了新動力,促進了農業(yè)發(fā)展和農民致富,也為服務人民群眾生活、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(xiāng)村振興作出新貢獻
“以前澆地能愁死人,10畝地至少需要2個壯勞力不分晝夜連澆3天。比如小麥,正常情況下一茬得澆4次水,全家一年到頭都在為澆地發(fā)愁?!焙幽鲜“碴柺谢h留固鎮(zhèn)程新莊村黨支部書記程新文說:“現在機井通電了,麥地里埋了地埋管,一刷電卡水泵就自動抽水澆地,一個婦女就把活干了?!背绦虑f村的改變得益于“井井通電”臺區(qū)的建設,滑縣利用2016年井井通工程資金實施改造,共投資8.33萬元,新建臺區(qū)1個,配變容量100千伏安,通電機井6眼,灌溉面積330畝。
2016年我國新一輪農網改造工程啟動以來,像程新莊村一樣受益的地區(qū)還有很多。
小城鎮(zhèn)中心村電網改造、農村機井通電和貧困村通動力電,是我國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中的3項重點任務。記者近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,截至目前,三大任務已全部完成,標志著新一輪農網改造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。
供電不再“卡脖子”
通過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,實現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、強弱項
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,是加快補齊農村重要基礎設施短板、推進城鄉(xiāng)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,也是打贏扶貧攻堅戰(zhàn)和推進農業(yè)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基礎。
國家電網公司于2016年4月開工第一批新農網改造項目。根據國務院部署,國家電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總體5年完成,包括“井井通電”工程、小城鎮(zhèn)(中心村)電網改造升級、村村通動力電、光伏扶貧項目接網工程、西部及貧困地區(qū)農網供電服務均等化等7方面任務。其中,前3項任務計劃2017年底完成。
截至2017年9月25日,國家電網完成了經營區(qū)內153.5萬眼平原地區(qū)農田機井通電,實現了平原地區(qū)“井井通電”目標;實現了6.6萬個小城鎮(zhèn)(中心村)電網改造升級全覆蓋;完成了7.8萬個自然村新通動力電及改造,實現村村通動力電目標,受益人口達1.56億。這意味著,國家電網公司提前3個月完成了“兩年攻堅戰(zhàn)”中的全部3項任務。
2016年以來,南方電網公司也通過實施小城鎮(zhèn)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等新一輪農網改造,實現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、強弱項,重點解決農村電網供電“卡脖子”、低電壓等問題。
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(fā)言人王延芳表示,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,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(qū)內農村地區(qū)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,新改造村鎮(zhèn)戶均配變容量提高到2.64千伏安,供電能力提升65%,農網供電可靠率和綜合電壓合格率分別達99.808%、99.677%。
農民致富更有底氣
充足的電力供應為農民種地及發(fā)展多種產業(yè)提供保障
在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,3年前,東壩頭鄉(xiāng)張莊村的駐村干部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寫下這樣的話,“張莊村距離黃河較近,黃河沙灘面積開闊,緊靠黃河大堤綠色長廊、百畝魚塘,且交通便利,可以逐步形成漁家樂、農家樂、自助燒烤公園、番茄采摘等鄉(xiāng)村旅游產業(yè)”。然而,由于電力不足,這些藍圖當時還只能是空想。
2016年以來,國網蘭考縣供電公司大力實施農網升級改造工程,農村供電緊張和可靠性低的狀況得到根本改善,也為貧困戶脫貧增收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。
如今的張莊村,滿眼見到的都是整潔的小院、干凈的廚房、溫馨的客房。見到記者,一家農家樂的主人龍慶國笑著迎了出來,“沒有充足的電,我們的農家樂不會這么紅火”。
張莊村村民過去謀生都靠種地,人均年收入只有幾百元。如今,龍慶國的農家樂年收入四五十萬元。像龍慶國這樣的村民不在少數,具有鄉(xiāng)土特色的農家樂已經由點成面,31個農家小院向游人敞開了大門。
為農村繁榮注入動力
農村供電“最后1公里”問題的解決,有效改善了農業(yè)農村生產條件
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,解決了農村供電“最后1公里”問題,提升了農村地區(qū)電氣化水平,有效改善農業(yè)生產條件,助農民增收節(jié)支。
記者了解到,在2016年國家電網完成新通和改造動力電任務的地區(qū)中,每個自然村平均新增農副產品加工、養(yǎng)殖等各類企業(yè)4個,人均用電量較上一年度增加95.5千瓦時。工程為農村經濟社會發(fā)展注入新動力,有力拉動了全社會消費和投資。
據統(tǒng)計,僅在新改造地區(qū)農村機電設備和家電消費規(guī)模就達221.4億元。2016年以來,國家電網農網改造升級地區(qū)家庭新增空調599.3萬臺、冰箱411.4萬臺、洗衣機376.1萬臺,電視機357.3萬臺、電炊具515.9萬臺、電動加工設備74.1萬臺。
一系列工程的實施,有效助力了農民增收節(jié)支。數據顯示,國網小城鎮(zhèn)(中心村)電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工程,使農村新增農產品生產加工場所25.6萬處,發(fā)展農副業(yè)及旅游業(yè)年均增收513.8億元。
實施西藏、新疆等地農網改造,使邊疆地區(qū)農牧民群眾充分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。西藏那曲地區(qū)班戈縣啊雄村村委會倉庫內,有滿滿一貨架的酸奶包裝箱,10臺嶄新的冷藏設備以及牛奶加工工具。“因沒通大電網的電,這些設備買來后就成了擺設,借此成立合作社的計劃也因此擱淺。通上大電網的電后,合作社可以開張了,生產的牦牛酸奶等產品預計每年可為村里帶來5萬元收益?!痹摯羼v村工作隊隊長旦增曲珍說。(王軼辰)